治儿童弱视的方法多,但由于诊治所需的时间较长,所花的费用较多,所以,家长们通常都选既方便又经济的家庭诊治方法。但目前,在儿童弱视的家庭诊治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疗效,也使一些弱视儿童的家长感到压力大,有的家长甚至失去信心,放弃了对孩子的诊治。那么,在儿童弱视的家庭诊治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只戴眼镜,不进行其他诊治
孩子患了弱视,许多家长都会认为给他配副眼镜便可以了。事实上,在弱视诊治中,戴眼镜只是个基本措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康复,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治。例如视觉训练疗法、遮盖疗法等。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弱视,要立即进行训练和遮盖。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或自己的工作,而把训练往后推一推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孩子在长大后,即使戴着眼镜,视力也会差。
另外,有的弱视儿童一副眼镜一戴是几年,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其屈光度数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弱视儿童应每3-6个月,较长1年重新验光一次,必要时须重配眼镜。
2不能坚持遮盖
有些情况下的弱视患儿在戴眼镜的基础上,当弱视患者的两眼视力相差较大时,在进行视觉训练时必须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而遮盖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弱视的方法,既方便、经济,疗效又好。它主要是通过对健康眼或优势眼的遮盖,强迫患儿使用弱视眼看东西,从而去除其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达到增强弱视眼视力的目的。但由于遮盖眼睛影响了患儿的外观,因此常常会引起其他孩子的讥笑,不少弱视儿童不愿接受遮盖疗法。而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往往听之任之,不能长期坚持使用遮盖疗法,也达不到治弱视的目的。
3不切实际地进行矫治训练
矫治训练是一种使目力准确的训练,通过让患儿穿珠子、穿针、描画等来锻炼其弱视眼,从而提高其弱视眼的视力。但有些家长求治心切,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企图让患儿苦练几天达到诊治的目的,这是不切实际的。家长这样不当的训练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训练的时间过长。有些家长每天都要求孩子穿近百根针,这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弱视的儿童一般年龄较小,训练的时间一长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会造成眼疲劳,不利于他们弱视眼视力的恢复。其训练时间应该控制在每次15分钟左右。二是训练的方法过于单一。每天进行同一种训练,天长日久,孩子一定会厌烦。因此,家长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
4忽略对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
许多弱视儿童的家长意识不到其伴随的危害。他们往往只重视对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训练,而忽视了对其视觉功能的训练。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
弱视诊治的目的不是弱视眼视力的提高,而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没建立起双眼视功能的患者,难使弱视眼视力提高后不发生减退。因此在弱视眼视力提高到与优势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时,应及时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
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对患儿视觉功能的训练,平时在训练患儿视力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带患儿回医院复查,检查其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诊治方案。
5见好收
弱视患儿只要及时诊治,方法得当,一般较快会有明显提高,但是也容易反弹。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后,如释重负,放松甚至停止了诊治,孩子弱视眼的视力较快又会下降。
甘肃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柳富海指出,弱视诊治后,一般需要一到三年的随访期。随访期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视力减退,可使用原先的训练方式训练一周,一般视力都又会有提高,若无提高,请找有关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诊治。
因此,治儿童弱视,应在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巩固诊治,并需经过三年的随访,直到患儿的视力一直保持正常才算诊治。
甘肃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柳富海温馨提醒
治儿童弱视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进行诊治时患儿的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此外,弱视的疗效与弱视本身的性质、程度、注视性质有关,也与诊治的方法是否正确、能否坚持诊治、有无巩固诊治等关系密切。弱视儿童的家长对此应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家庭诊治。同时要适时进行复查,及时调整诊治方案,这样才能使弱视的孩子的视力尽早尽快地得到恢复。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甘肃爱尔眼视光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预约,我们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