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简单来说,是在戴上眼镜后,孩子能看到的视力也低于正常标准。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表现:视力模糊、重影、怕光、歪头视物,斜视,眯眼,看物靠得近、阅读困难、走路手脚不协调等症状,孩子有可能患有弱视,须及时前往眼科医院诊治,弱视的医治在视觉系统的发育阶段进行更有作用,3-6岁是医治的黄金年龄,因此提早发现诊断,提早医治尤为重要。尤其是单眼弱视,易被家长忽略,许多直到孩子成年才发现。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医治,可能影响一生,甚至会影响孩子以后考驾照、择业等问题。
如何医治弱视?
弱视是不自愈的,对弱视的医治越早越好。根据病因不同,弱视有:
01通过手术等方式减少形觉剥夺因素;
02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03遮盖疗法遮盖健眼促进弱视眼的发育;
04视觉训练等方法。
在弱视的发病原因中,80%的原因是屈光不正,配戴眼镜进行屈光矫正成为弱视医治的关键一步。眼镜配好后一定要坚持全天戴,除了睡觉时间以外,不可间断。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愿意戴眼镜,往往延误弱视医治的黄金时机。一旦错过了弱视的黄金医治时间,孩子会一辈子活在模糊的世界里。
弱视医治遮盖特别重要!
我们的大脑特别“势利”,当我们双眼视物的时候,大脑会选择那只聚焦准确的眼睛,因为只有准确聚焦的眼睛传递信息到大脑皮层后成像才会清晰。久而久之,大脑会放弃另一只成像不清晰的眼睛,那只眼睛被边缘化,医学上称为“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人为的压抑好眼睛(遮盖、压抑膜、药品),弱化好眼的注视功能,让出机会给那只不好的眼睛,不断地锻炼,增强功能,以提高视力。所以,在弱视医治的过程中,严密遮盖是特别重要的环节。
视力恢复正常后,可以摘镜吗?
孩子弱视矫正视力恢复正常后,许多家长认为从此可以不用医治了,这是错误的观念。弱视眼矫正视力恢复正常,仅仅是弱视医治的初步,还需要训练双眼单视、融合、立体视功能,如不做进一步训练,原来取得的矫正视力也会不稳固的。
至于戴镜和视功能训练等医治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一定要遵从医嘱,家长不要自行决定。
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大视光科主任李巧玲提醒,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3-6岁是医治的黄金年龄,家长们一定要在此阶段,多多注意孩子的眼部健康问题,提早发现,提早医治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弱视医治手段日益丰富,12岁以上的儿童也有提高视力的可能。因此,对大龄弱视儿童,家长也不要轻言放弃。及时发现、及时医治是解决弱视的关键举措。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