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小儿眼科的常见病,它的医学定义是眼球没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不达0.9。经常有来检查的患儿家长对“弱视”的概念不清楚,他们或是以为视力低下是“视力弱”,即“弱视”;或是将“弱视”同“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一类的问题混为一谈。为了让“弱视”的概念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概的比喻,虽然不太恰当,但有助于理解。
我们把人眼想象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的主要功能是使外界景象在底片上清晰成像,然后能冲印出清晰的照片。人眼的功能与之相仿,也是使外界景象在底片——是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然后经由视神经传输入大脑视觉中枢,使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个世界。如果照相机的底片上成像不清晰,一般是相机的焦距没调对,需要重新对焦。如果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像不清晰,也可以是眼的焦距没调对,也需要重新对焦。如果无论眼的屈光系统怎么努力工作都不能使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即需要的重新对焦已超出了人眼的能力范围,便会被诊断为“屈光不正”,例如:近视、远视、散光。这时,外界物像如要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必须要有镜片的参与,意思是说:需要戴眼镜了。
有了清晰的底片一般都能冲印出清晰的照片,但视网膜上有了清晰的成像是否一定能被视觉中枢“清晰地感知”?答案是否定的。不能清晰感知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疾病便被诊断为“弱视”。什么样的问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例如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白内障会遮挡外界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得不到光线的刺激,视觉中枢也得不到外界物象的刺激,从而影响了视觉系统的发育。如果白内障没得到及时的医治,当孩子大一些,接受了白内障手术,虽然手术成功,视网膜上获得了清晰成像,但是视觉中枢的知觉能力没发育起来,仍会形成严重的弱视。
又例如一个患有屈光参差的孩子。一眼为好眼,一眼为有屈光问题的眼睛。正视眼总能把清晰信号传给视中枢,患眼传输给视中枢的信号总是模糊的。模糊信号会对知觉系统带来干扰,视中枢会更愿意接受来自健眼的信号,而把来自患眼的信号抑制掉,久而久之,患眼功能不发育,形成弱视。虽然后来做了准确的屈光检查,配戴了合适的眼镜,患眼的视力也不能提高。
通过上面2个例子,我们知道弱视是视觉系统在发育时期形成的问题,当然也是要赶在发育期没结束前及时给以医治的问题。即我们说的早发现、早医治。现在儿童视力筛查在许多医院开展,为早期发现和医治弱视提供了条件。
文献来源:
转载自爱尔眼科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宁夏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预约,我们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