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可以预防但不可逆转的致盲眼部疾病,其发病率仅居白内障之后,位列全球致盲眼部疾病第2位。然而在青光眼的防治过程中,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可能会影响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效果。今天我们请兰州爱尔眼科医院韦萍院长为大家“破除”三大误区,科学认识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老年人会得青光眼。韦萍院长表示,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上青光眼,只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已。
“青光眼类型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再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老年人,开角型青光眼相对较年轻人群,而青少年型、婴幼儿型青光眼,发病年龄更早。”韦萍院长介绍道。
韦萍院长建议,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都是引发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喜欢关灯看手机和情绪激动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正常人群最好在35~40岁之间做1次眼科检查,以后大概每2~5年检查1次。而60岁以上要每两年检查1次。一般情况下,若有青光眼症状出现、有青光眼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不论年龄均应尽早到专科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眼科医生会告诉你是否有青光眼,这样就可以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预防青光眼。
眼压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部分青光眼是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受损所致,但是也有另外两种特殊情况存在。
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并不高,在正常范围(10-21mmHg),但出现了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这种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还有部分人虽然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眼底形态和视野功能正常,没有出现眼底视神经损害,这类称为“高眼压症”。正常眼压值最高为 21mmHg,这是统计学上的概念。实际上,在 40岁以上的正常人群中,约有7%的人眼压超过21mmHg。 也有人把“高眼压症”称为“可疑青光眼”,因为经过 5 ~10 年的长期随访,其中约有 10% 的人可能发展为青光眼。
因此,不是所有青光眼患者都眼压高,并非眼压正常就不是青光眼。眼压不是诊断青光眼的唯一标准,还要结合眼底视盘、视神经和视野检查综合评估。
一般说来,原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多是双眼性疾病,只是在病程上有早晚或病情上有轻重差异而已,故双眼都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即使一只眼有明显青光眼,而对侧眼无任何青光眼征象的也应认为该眼为“临床前期”,并非“好眼”,也需做预防性治疗或严密随访。”
请牢记“青光眼是双眼性疾病,双眼均需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青光眼则很难说是双眼还是单眼,这需到青光眼专科做系统和全面的检查才能确定,有时需追踪检查多年方能作出青光眼诊断。
有些患者误认为一只眼患青光眼失明了,还有另一只眼睛,没有引起重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机会,造成严重后果。某些继发性青光眼如青睫综合征、Fuchs综合征等通常只有单眼发病。
韦萍院长提醒,由于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每位青光眼患者几乎均需接受眼科医师的长期治疗与随访,将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尽可能保留视力,维持生活质量;只有在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患者对青光眼有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不再因为患上青光眼而思想负担增加或产生悲观情绪。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