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知道弱视的定义,是指在眼部结构没异常的情况下,患者通过戴镜矫正,视力仍达不到该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视力正常值。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孩子眼睛没问题,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又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弱视的两个秘密
秘密1:弱视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归功于我们的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简单来说,由双眼和大脑视觉中枢两部分构成。弱视的孩子,既然眼部结构没问题,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大脑视觉中枢上。
秘密2:出了什么问题?
当我们观看同一物体时,由于两眼间存在约6.5cm的间距,左右眼的相对位置不同,这使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存在角度引起的轻微差异,双眼将其图像发送给大脑。大脑视觉中枢将这两个稍微不同的图像整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具有深度、空间感的三维立体图。
我们看到的3D电影,是模拟人类立体视的结果。
3D电影,是用两个镜头距离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镜头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同时显示在银幕上。戴上3D眼镜,左眼看到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大脑视觉中枢的合成,我们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的图像。
如果不戴3D眼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模糊不清。因为这相当于每只眼睛同时看到了左右眼分视状态下的两幅图像。
立体视的存在,帮助我们判断距离、深度、远近,让我们有较好的空间感。如果没立体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会像平面电影一样。
然而,人类立体视的能力,不是天生便有的,而是大脑视觉中枢后天长期学习的结果。
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的发育,是以视力为基础的。5个月大的婴儿,视力只有0.1,直到6岁,视力才达到1.0。随着视力的提高,立体视也在提高。视力发育完善时,立体视功能基本建立。
立体视,不是单纯通过双眼本身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大脑视觉中枢的合成处理,眼睛本身只负责接收图像。
通过对立体视的理解,我们不难判断,弱视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在婴幼儿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的发育时期,由于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如单眼白内障、单眼远视等,双眼图像差异过大,造成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无法正常发育,双眼图像不能融合,为了避免视觉混乱,大脑视觉中枢对一只眼输入的信号进行抑制。
弱视本质上是婴幼儿时期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没正常发育,进而引发大脑视觉中枢抑制的结果。
大脑视觉抑制,是大脑视觉中枢的自我保护,如果没这一保护机制,弱视患者所看到的世界,会像不戴3D眼镜看立体电影一样,整个世界都是模糊的。
弱视患者,眼部结构没问题,究其原因,是婴幼儿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的发育时期,由于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如单眼白内障、单眼远视等,双眼图像差异过大,造成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无法正常发育,双眼图像不能融合,为了避免视觉混乱,大脑视觉中枢对一只眼输入的信号进行抑制。
所以,医治弱视,不仅仅是视力恢复到1.0,而是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的建立。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咨询预约,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