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拥有一双健康的双眸,需要从小注意儿童常见眼科疾病,除了近视、弱视外还有“斜视”,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3%。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些小孩眼睛看起来不太对称,比如有的孩子是“斗鸡眼”,有的孩子看电视总要侧着头, 可到医院诊断却不是斜视,而有的孩子看起来眼睛正常,医生却说有点斜视需要诊治。
斜视是怎么回事,又要怎么治呢?
真假斜视, 善分辨
斜视是指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也是说两只眼睛的视轴不平行了。
根据眼位偏斜方向的不同,常见的斜视可分成四个类型: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
孩子是否斜视,自查有方法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斜视呢?青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王笃亲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了几个可以在家自查的小方法,可进行初步斜视筛查:
方法一、观察双眼反光点是否一致
自查方法:家长可以与孩子面对面隔1米左右坐着,手持一个小手电筒把光水平地照在孩子两眼之间的鼻梁处,让孩子盯着手电筒看。这时,电筒在孩子的两只眼睛上会各自出现一个反光点。
然后家长可以观察反光点是否在孩子双眼黑眼珠正中,如果反光点都在双眼黑眼珠正中,那孩子的眼睛没斜视;
如果其中有单眼/双眼反光点在黑眼珠内侧、外侧或者偏上下(总之没在正中位),那么,孩子可能存在斜视。
由此可见,斜视不是看双眼白眼仁的多少,而是看双眼黑眼仁的反光点是否一致。正常眼位时,双眼黑眼仁(也是角膜)上的反光点是一致的。
许多宝宝看上去鼻侧白眼仁较少,像“对眼(斗鸡眼)”,但看物体时,双眼黑眼仁反光点是一致的,这不是斜视。
白眼仁少主要是因为小朋友脸盘小,鼻梁比较塌,本来属于鼻梁上的皮肤向两侧展开,在眼角形成多余的皮肤(叫内眦赘皮),挡住了泪阜和部分白眼仁,导致看上去鼻侧白眼仁变少了。
方法二、如果看正前方双眼黑眼仁反光点一致,那么可以让孩子将眼睛向上、下、左、右几个方向注视,再观察黑眼仁反光点。一般来说,不管眼睛看向哪个方向,两只眼睛的反光点也是一致的,如果某一方向两眼反光点有明显偏差,则可能有斜视。
方法三,对于明显歪头的小朋友,可以用手任意遮挡一只眼睛大约10秒,观察歪头程度有无减轻。如果遮挡一眼歪头减轻或消失,那么宝宝的歪头有可能是斜视导致的。
斜视的孩子为什么会歪头呢?这是因为当他保持这种特殊头位的时候,两只眼睛能够一起看,能够维持立体的感知,这样的视觉疗效更好更清晰,这也是孩子对立体视功能的一种自我保护。
此时不要强行命令孩子摆正脑袋,强行摆正的后果是他只能用一只眼看,双眼立体视功能将不发育,这对于视功能是毁灭性的。
也有一些斜视的孩子在2-3岁时有明显歪头,到5-6岁,突然不歪头了,家长还挺开心,认为斜视好了,其实这种变化标志着孩子视功能丧失了。
当然,以上自查方法只是初步筛查,拿不准的还是需要到医院,让眼科医生帮忙确诊。
斜视危害大,应尽早诊治
危害一: “立体盲”即看物体失去立体感
我们正常人的视觉功能看物体是有立体感的,而斜视会影响人判断物体间的远近距离、深浅以及凹凸程度的能力。
因为斜视的孩子主要是用一只眼看东西,双眼立体视的发育建立在两只眼睛同时看东西的基础上,所以斜视的孩子双眼视功能几乎不发育,这是斜视较大的危害。
失去立体视觉的人,将来职业选择也会受限,如医生、飞行员等需要良好立体视配合操作的工作都会比较吃力!
危害二:长期斜视还可能会引发弱视,叫斜视性弱视
这两种眼病都是不能自愈的,一般要先治弱视再治斜视,治弱视是漫长的过程。
危害三:易造成心理疾病。
外观的异常可能造成儿童在与人交流沟通的时候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易导致社交障碍,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使孩子自卑、内向、自闭等。
因此,孩子一旦发生斜视,如不及时诊治,不仅对外观会有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斜视还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发育导致长久性视力问题。相比之下,后者后果更严重。
虽然太小的孩子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如果家长能弄明白斜视的一些常见问题,对斜视有正确的认识,便能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斜视问题,并越早对孩子进行诊治。
儿童双眼立体视的发育关键期是3-5岁。从这一角度来看,有斜视的孩子合适的诊治年龄是3-5岁以前,也是在双眼立体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应该及时干预治斜视,让两只眼能够同时看东西,进而使双眼立体视功能能够得到大程度的恢复与重建。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咨询预约,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医疗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医疗在线”或“来源:http://www.120ey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